一、定义
单组分Ⅱ类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以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助剂和填料经过聚合成聚合物,使用时涂覆于防水基层,通过聚氨酯预聚体中的NCO端基与空气中的湿气进行化学反应,在基层表面形成坚韧、柔软和无接缝的橡胶防水膜。其中Ⅱ类是根据国家标准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按照拉伸性能等指标划分的类别,与Ⅰ类相比,Ⅱ类在某些性能指标上有所不同,通常Ⅱ类在拉伸强度等方面要求相对更高。
二、特点
良好的防水性能
具有高强度、高延伸率,能适应基层的微小变形,形成连续、致密的防水膜,有效阻止水分的渗透。
施工方便
单组分产品,无需现场调配,减少了施工环节,降低了因调配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可采用刷涂、滚涂、喷涂等多种施工方式,施工效率较高。
粘结力强
对多种基材如混凝土、金属、木材等都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够与基层牢固结合,不易起鼓、脱落。
耐久性好
化学性质稳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寿命较长。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抗老化能力,能够长期保持防水效果。
性
技术的发展,现在许多单组分Ⅱ类聚氨酯防水涂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挥发,符合要求。
三、应用范围
屋面防水
可用于平屋面、坡屋面等多种屋面结构的防水处理。能有效防止雨水渗漏,保护屋面结构免受水分侵蚀。
地下室防水
在地下室底板、侧墙等部位使用,能够抵御地下水的渗透压力,确保地下室干燥,防止潮湿和渗漏。
卫生间、厨房防水
这些区域用水频繁,管道较多。单组分Ⅱ类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些部位复杂的管道布局,对地面、墙面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水从缝隙渗漏到楼下。
水池、游泳池防水
能够承受长期的水浸泡,保持防水膜的完整性,防止水池、游泳池的水渗漏到周围结构中。
四、施工工艺
基层处理
基层应平整、坚实、干净,无油污、浮尘、明水等杂质。基层的蜂窝、麻面等缺陷应先进行修补。如果基层过于干燥,可以适当洒水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细部处理
对阴阳角、管根、地漏等部位进行加强处理。一般会先涂刷一层涂料,然后铺设无纺布等增强材料,再涂刷一层涂料,形成“一布二涂”的加强层,增强这些部位的防水能力。
大面积涂刷
可以采用刷涂、滚涂或喷涂的方式。一般要分多遍涂刷,每遍涂刷的方向应相互垂直,以保证涂层均匀。第一遍涂刷后,待其表干(不粘手)后,再进行第二遍涂刷。通常涂刷厚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如1.5 2.0mm左右。
保护层施工(如有需要)
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设置保护层。例如,在屋面防水层上铺设水泥砂浆保护层,防止防水层受到外界物理损坏。
五、注意事项
环境条件
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应在5 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涂料的固化效果。在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不宜施工。
通风
虽然单组分Ⅱ类聚氨酯防水涂料相对,但在施工过程中仍会产生一定的气味,因此施工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储存条件
该涂料应密封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霜冻。储存温度一般在5 35℃为宜,防止涂料变质。
Copyright © 2002-202X 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号